別讓錢「死亡」!   

【新聞疑義1355】別讓錢「死亡」! 

【新聞

物價上漲,薪水倒是沒增加,又逢房價高點,年輕人買房似乎難如登天。但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龐寶林認為,想買房就應該趁年輕,趁生活包袱還沒那麼沉重時就先下定決心,存到第一桶金後別再仰賴銀行儲蓄的低利息,大膽的投資,才能讓錢真正的活著。第一步:早點下定決心 香港財務策劃師學會副主席龐寶林接受香港經濟日報訪問時表示,提早認清目標非常重要。年輕人雖然薪資少,但承受的負擔也較少,一但過了30歲,家庭、生活的負擔便會增加,但薪水卻難以持續往上加,目標達成的困難度相對增加。 他認為,雖然剛入職場的小資族起薪不高,但普遍能靠工作年資而逐漸提升,被課的稅項也不多,要適時做財務策劃。 第二步:戒除慾望 充實銀行帳戶 年輕人容易受物質引誘,加上沒有額外的生活顧慮,錢很容易就花掉了。他認為,要培養「控制」的意志力,建議可以保存收據並養成記帳的習慣,同時訂定節省方案。 除此之外,也可考慮兼職,利用「興趣」賺錢,做自己喜歡的事不僅有動力,也有機會提高收入,增加儲蓄金額。 第三步:別放銀行 要投資 儲蓄只是肉體,而有效的投資計畫就是靈魂。銀行低利息的環境只會讓金錢「死亡」,只有投資才能讓錢活起來。而理想的投資必須要了解風險,透過查詢經濟歷史,了解過去大跌的原因,並適時應變。 他說:「年輕人投資,失利可能只損失幾萬元,但隨著年齡的增長,投資損失可能就會提升至幾百萬元。」,他建議年輕人可採取積極式投資,從中學習、明白規律。 遭逢美國QE退場,市場預期升息將迎面而來,龐寶林提醒,要先了解經濟循環,進一步分析升息後是否還能夠負擔房貸。也要做好風險管理,估計償還房貸能力時,要預留較充裕的資金 (好房News 103年3月15日報導:別讓金錢「死亡」! 青年購屋三部曲)

【疑義

按在現今「存款利率低、物價上漲快速」的情況下,將錢放著,不投資,那錢就會越來越簿,越存越窮。如果,將錢做適當地投資,那老了自然不愁。

那投資什麼? 股票?期貨?人民幣?房地產?或其他?應該投資房地產,蓋「房地產投資進入門檻,雖然較股票、期貨等投資管道較高,但好的房地產物件,獲利亦較股票、期貨等來得可觀,投資風險亦較股票、期貨等來得低,民眾有足夠資金(小錢也能集資合購)時,自是以投資房地產為首要選項。至於人民幣市場,最近或有3%之獲利,但長期來看,也無法一直持續,但選擇一個好區位好物件的房地產標的,來長期投資,租金報酬率現在雖不高,但如果加上獲利了結時的增值實利,您會發現,長期投資好區位好物件的房地產標的,是一種非常穩定、高收利的好投資。」之故也。

那什麼時候進埸?相對的低點,對一般人而言,應該是值得入市的時刻,蓋「如果「在逢低買進、逢高賣出」及「落實合理停利點」下,將有「一個非常好的結果」,並沒有錯,所以選擇南部置產似乎有點道理,因為房價便宜。問題是只有逢低買進,無法逢高再賣出,那也是枉然,所以,在選擇房屋時,好區位、好物件,才顯得那麼重要。如果是好區位(例如目前為八里左岸龍米路二段天泉至渡船間、淡水輕軌G1A附近、汐止市區公所附近等)、好物件(通風採光好、永久好景觀、現有捷運站或火車站、近來有捷運會動工、小宅等),那縱使房市下修或崩盤,其房價也會在不久之後,快速回漲。畢竟美國地大、人相對地少,而台灣地小、人相對地多,如果是大台北,更是嚴重,美國房市崩盤後的長久低迷,實難在大台北出現。何況,人稱的台灣房地產泡沫化,實以房價與所得比、擦鞋童理論等,來加以佐證;問題是人稱的房地產泡沫,如果從「就業人口不斷地踴向大台北」及「先承租再買、換屋、離婚、自住、結婚等潛在需求」來看,大台北長期的房價,實不會長久低迷。或有人說,等到低點再買或危機入市?問題是絕對的低點是很難掌握的;危機入市?更與「盲從心理」相違背,以至於縱使現在是危機,大家也不敢入市;所以,相對的低點,對一般人而言,應該是值得入市的時刻。換言之,目前供給量大於需求量的地區,因為升息、信用管制、奢侈稅、資金潮稍微退卻等原因,房價或有下修之可能;此時,應該就是相對的低點,一個值得入市的時刻」之故也;惟仍應考量好區位、好物件,之後才能順利逢高再賣出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S8035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